(資料圖)
通訊員 黃立鈉?鮑宜靜?科技日報實習記者?駱香茹
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六院801所(以下簡稱801所)獲悉,風云三號G星已于4月18日上午8時順利完成星箭分離后的首次軌道控制任務,成功變軌進入預定軌道。該所自主研制的930升網式全管理表面張力貯箱性能穩定,確保了此次精確入軌,實現在軌應用。這也是目前國內最大容積的網式全管理表面張力貯箱,可攜帶超過700公斤的推進劑。
據介紹,該貯箱是801所為風云三號G星專門定制的新研產品。風云三號G星作為我國首顆主動降水測量衛星,實現了氣象觀測從“被動看”到“主動探”的跨越,這也意味著它的軌道機動與姿態調整將更加頻繁——而“運動幅度”和“運動量”的增加,對為其在軌持續供應燃料的貯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為了滿足衛星在軌全生命周期內全向機動的任務需求,801所研制團隊大膽突破網式全管理表面張力貯箱在容積和尺寸上的壁壘,在進行輕質化設計的同時,通過改進連接結構、提高推進劑流動通道剛度等手段,補齊了大尺寸內芯結構抗力學環境較差的短板;通過改善地面試驗驗證流程,破解了大尺寸內芯管理能力全程驗證難的問題。攻關團隊在保障產品力學穩定性與在軌運行的可靠性基礎上,擴大了貯箱容積,控制了“體重”,成功拓寬了表面張力貯箱對在軌任務環境的適應范圍,為風云三號G星的長期自主活動保駕護航。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