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反饋調節與體液調節是兩個不同屬性的概念。
2、反饋調節分為正反饋和負反饋。
(相關資料圖)
3、典型的正反饋: 生命中的排尿、妊娠過程也屬于正反饋,一般會隨時間,過程進行的頻次加快,能量爆發,很容易導致系統崩潰。
4、負反饋,是在一個系統中有正負兩套機制 ,相互制約;一點影響進入系統,通過系統兩套機制的調整,保持動態平衡狀態。
5、典型例子:生命體中大部分過程都是負反饋:神經調節,體溫調節,激素調節等等。
6、緩沖溶液 ,化學反應的平衡狀態也大多數屬于負反饋機制。
7、 反饋調節在大腦皮層的影響下,下丘腦可以通過垂體調節和控制某些內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而激素進入血液后,又可以反過來調節下丘腦和垂體有關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8、反饋調節功能通過反饋調節作用,血液中的激素經常維持在正常的相對穩定的水平。
9、 ==========================================================反射活動的反饋調節機體在進行反射活動時,所產生的效應往往不是一次就能達到適宜的程度,必須經過多次的反饋調節,才能達到最適效應。
10、所謂“反饋”,在工程技術上是指自動調節系統的效應裝置,把一部分效應信息反過來傳輸給發訊裝置或傳輸給該系統的中間環節,從而進一步調整自動調節系統的活動。
11、機體內很多反射過程中,也存在著與自動調節系統相似的反饋聯系(圖11-10)。
12、例如,在血壓的調節中可看到,當某種原因引起血壓上升時,對血壓敏感的感受器的傳入沖動就增多,信息經傳入神經傳向中樞,通過心血管中樞的分析綜合活動,控制信息沿傳出神經傳至效應裝置,結果導致血壓下降,使血壓上升受到限制;而血壓下降的本身又會反過來減弱感受器所受的刺激,使傳入沖動相對減少,這樣血壓就不會無限制地下降,從而使血壓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上(參見第六章)。
13、這種反饋屬于負反饋。
14、負反饋調節的作用,是反射產生的效應反過來減弱引起該反射的動因,從而使該反射的活動保持相對穩定。
15、機體內負反饋調節是非常普遍的,它可使體內的生理活動具有相對穩定的特性。
16、如果反射的效應反過來進一步加強引起該反射的動因,使反射中樞的活動更為加強,則稱為正反饋。
17、機體內的生理活動也有正反饋調節的例子,但較為少見。
18、例如,排尿反射進行時,當膀胱收縮時尿流刺激了尿道的感受器,傳入沖動進入中樞進一步加強中樞的活動,并通過傳出神經使膀胱收縮更為加強;膀胱收縮加強使尿流刺激也加強,再加強中樞的活動,使排尿過程越來越強烈,直至尿液排完為止。
19、所以,通過正反饋聯系可使反射活動越來越強,直達最大效應。
20、在病理情況下,正反饋現象較為常見,即所謂出現“惡性循環”。
21、臨床治療中,常用藥物或其他措施以中斷惡性循環,使機體恢復負反饋調節的相對穩定狀態。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